开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依旧“涨”一片。受此影响,国内市场中,不仅去年遭政策调控组合拳有效调控的煤炭、铁矿石、螺纹钢等价格明显反弹,而且,之前涨势相对温和的原油、豆油等价格还连创新高。截至25日收盘,在国际油价逼近百元美元/桶、创近8年新高的同时,国内原油期价今年以来已上涨24%;豆油期价上涨18%,创近11年新高;连喂猪的豆粕期价都大涨23%,创历史新高;有色金属不遑多让,镍期价上涨16%,也破了历史纪录。“目前所有大宗商品市场都处于短缺状态。”高盛集团大宗商品研究全球负责人柯里惊呼,在他30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如此紧张局面。
大宗商品价格居高难下,尤其是能源、农副产品开始“悸动”,给今年国内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提出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为缓解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确保今年经济行稳致远,就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好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这一经济运行中的掣肘问题,政策调节组合拳务求更精准发力,打赢稳价保供这一场硬仗。
去年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阶段性积极成效有目共睹。当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1%,涨幅“三连降”,累计回落4.4个百分点。让市场人士难忘的是,自去年10月中旬起,随着促产能、限售价、保运输、强监管等一系列政策调节措施果断出台,“煤超疯”如“断崖”般暴跌,动力煤期价不到一个月就从历史最高点被“腰斩”;同样的,在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目标调控下,去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进口铁矿石同比下降3.9%,需求端“做减法”使得国内铁矿石、螺纹钢的期价在去年第四季度最大跌幅分别达63%、40%。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约57%,其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且供应有保障,使得下游产业链重回基本的良性运转轨道。也正是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的高位走低,带动近期工业品价格整体有所回落。
然而,必须清醒看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成品出口国,对大宗原材料进口依存度不同,价格可控性也不同,保供稳价工作的难易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煤炭产量占全球“半壁江山”,产能有潜可挖,去年进口依存度不足一成,因而保供稳价工作的可操作空间较大,相对容易奏效。而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自2014年起一直高于80%,去年进口量虽有所下降,但进口额却因价高而暴增近五成,创历史最高。一句话:进口依存度越高,越缺少定价话语权,保供稳价工作的难度也越大。因此,去年保供稳价工作成绩虽来之不易,但目前只能算“阶段性积极成效”,今年并不能就此掉以轻心。
今年国内外形势之复杂严峻有增无减,虽然业内人士普遍预期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前高后低”,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注定仍将随经济走势、货币金融政策、供需错配局面、地缘政治形势,甚至天气的变化而“起舞”,不确定性仍高,如,2月24日,俄乌局势骤然升级,国内期市强筋小麦就直冲涨停,25日创历史新高。当然,政策调节之手也积极作为,同样在24日,国家发改委就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出台措施,动力煤等相关商品期价应声而落,动力煤期价两天下跌10%。